欢迎您, 今天是 - 注册 / 登录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首页 - 发展研究中心 - 业界观点

发放疫情补贴 推广家庭养老——专访上海市人大代表张金秀

发布: 2020-06-03     文章来源:     查看: 6780次



上海市人大代表张金秀

2020年的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张金秀提交了多个议案,代表行业发声,呼吁政府能支持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近日,独家专访了张金秀代表。

建议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防疫成本给予补助

记者:你在上海市两会上提出政府应给予物业服务企业的防疫成本给予补助,请谈谈你提出这一建议的主要原因?
  张金秀: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广大企业和从业人员,紧紧围绕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工作要求,面对春节长假人员少、防护器材严重不足、社区防疫情况复杂、防疫经验缺乏等多种情况,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主动配合社区街(镇)政府有关部门,坚持把业主的健康和社区安宁放在第一位,不怕困难、不讲条件、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全力投入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为筑牢上海 1.3 万个社区和 6000 余幢楼宇疫情防控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抗击疫情的需要,物业服务企业也面临一些问题,据了解,目前上海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购置社区和楼宇防疫物资、从业人员在节日和整个防疫期间加班加点等因素,导致广大物业服务企业防疫成本显著增长、经营困难,亟需政府予以扶植和支持。为了支持本市物业服务企业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物业服务行业、尤其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关心支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我在两会上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对上海市物业服务企业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给予适当财政补贴,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物业服务企业采购的防疫物资成本给予全额补助。经调研测算,物业服务企业购买的防疫耐用消耗品(如测温仪、消毒喷壶等)的一次性投入按照管理面积分摊约为 0.1 /平方米;每月防疫易耗品(如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投入的成本按照管理面积分摊约为 0.18 /平方米。

表一:防疫耐用消耗品一次性投入费用统计测算表(每月)备注:防疫物资价格以调研均价计算

二是对物业服务企业因防疫工作增加的人力成本给予适当补贴。经调研测算,因防疫工作企业需要新增工作人员(含原工作人员加班)产生的人力成本增加按照管理面积分摊约为 0.318 /平方米;春节假期期间,企业因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产生的人力成本增加按照管理面积分摊约为 0.348 /平方米。
  总之,从目前掌握的统计测算数据来看,疫情期间,物业服务企业的防疫物资成本和人力成本均呈现大幅增长,物业服务企业作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让企业独立承担防疫成本支出是不合适的,因此,政府财政有必要对物业服务企业给予补贴,以支持他们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建议政府扶持并大力推广家庭养老床位

记者:注意到你在上海市的两会上还提出了要扶持并大力推广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议?请谈谈提出这一建议的初衷和建议的具体内容。
  张金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社会养老资源呈现僧多粥少局面。针对一些需进入养老机构享受专业养老服务的老人,但因中心城区机构床位紧张和老人自身意识或意愿不想入住专业养老机构,希望能在家中能享受到更专业、更规范的养老服务。对此,仅靠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资源和功能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各种需求。面对老人居家养老需求越来越强烈和机构资源越来越稀缺矛盾相互交织的局面,建议市政府大力扶持并发展专业性家庭养老床位。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支持养老机构敞开大门,把机构服务资源最大程度向社区辐射,使老人不离开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就能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主要针对经长护险评估达到5-6级以上老人,及失能老人、失独老人,提供36524小时的全天候的专业化服务,从生活照料、生理照料、起居饮食、常规医疗等,全部是按照老人在养老机构内享受到的服务为标准和要求。根据老人失能和病情程度轻重,以实体床位和虚拟床位相结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现有养老辅助科技设备和呼叫装置,在老人发出指令后,养老机构在15分钟左右到达老人身边,提供专业服务,更全方位的保障老人的安全。另一种是对全护理居家老人,特别是重度失能老人,经家属同意主动需要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同时机构上门为其提供全面养老服务。养老机构还可以利用自身医疗资源,或与周边社区卫生中心医疗资源对接,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
  因而建议上海市级层面要尽快成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在条件适宜社区先行试点,根据居家养老需求,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吸收家政便民、医疗保健、餐饮配送等社区企业加盟,形成虚拟养老服务链。在这项工作中,物业服务企业也可以积极参与,并在养老服务链条中发挥关键作用,推进此项工作。
  具体建议如下:一是加强居家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按一次性装修补贴的基础上按比例合理支持养老机构投入改造,在运营上按养老机构床位运营补贴标准执行;二是对家庭养老床位的长护险补贴,由补贴老人改为补贴机构,使机构能减轻运行压力,加大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的提升。三是对持证上岗人员给予机构等同的持证补贴政策,确保上门服务人员人人持证、个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