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注册 / 登录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首页 - 发展研究中心 - 业界观点

破解城市停车难,专家们这样说

发布: 2020-01-10     文章来源:     查看: 3409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让许多苦于“停车难”的车主眼前一亮。

 

事实上,“停车场”这个小型基建项目并不是第一次进入中央重要会议视野。在此之前,20197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将城市停车场建设列入“基础设施短板”范畴。过去一年间,国家发改委在部署稳投资等任务时,也多次强调要抓紧建设城市停车场。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城市停车场建设这一“短板”将怎样补?又将对产业和消费带来多大影响?

 

“停车难”是民生问题,关乎百姓切身利益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城市综合症”。比如,因人口过于集中导致的交通拥挤、堵塞、停车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多数城市居民。

 

“停车难”虽是小事,却直接关系群众出行便利,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反过来说,市民的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还容易滋生违章停车,公共绿地、消防通道被侵占,成为车辆乱停乱放的“重灾区”等乱象,这不仅损害城市形象,还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停车难”是民生问题,解决“停车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在大规模新建、增加停车泊位供给的同时,如何利用好现有停车资源,更好地为车主提供停车服务值得城市管理者思考。

 

停车环境状况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停车泊位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试金石”,切实改善城市停车环境成为巩固文明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加供给,给城市停车场建设补短板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所所长董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停车资源供给缺口巨大、需求难以满足,在此形势下,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他认为,提高停车资源供给水平对促进产业、消费“双升级”有重要意义,“在居民大宗消费中,购买机动车是仅次于购房的第二大支出,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存在较大拉动作用。合理配置停车资源,除了可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还能带动人流、物流,继而促进消费,畅通经济循环。”

 

城市停车场,为何如此紧张?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剑对记者分析:“在全球主要城市,拥堵都是大问题。但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而是通行需求和停车需求在争夺道路空间的问题。停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而停车难和道路拥堵互相影响,加剧了这种紧张。”

 

中国大城市停车难,既有人多车多地少的客观约束条件,也有停车场建设滞后、粗放规划建设的因素。

 

首先是起步晚,规划不足。“中国步入汽车社会较晚,私家车的普及仅仅是近20年内的事。过去的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随着汽车产业和消费的发展,‘停车难’问题逐渐显露,在大城市尤为突出。”董超说,这集中体现在停车场面积和车位数量严重不足。他分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去年以来多次强调补上城市停车场建设短板,未来可能会在城市停车场面积和车位数量上扩大供给,在居民区、商业区、景区等各种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补充建设,包括必要时进行土地用途转换。

 

其次是城市停车场建设集约化程度低,资源利用率低。专家普遍认为,在此背景下,大中城市促进车位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显得至关重要。“在停车需求高的区域,应进行合理规划,集中建设一批新型、集约的停车场,如立体停车场。”董超说。 

 

“智慧+立体”,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补上城市停车场建设短板,未必都是新建。专家认为,盘活现有资源,除了发展立体停车,还应引导智慧停车。

 

“特别是商业区、景区,应当着力提高停车场的智慧程度,利用新型装置,推广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推动智慧停车进程,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董超表示。

 

景区附近文物古迹多,不宜“大兴土木”,如何提升停车效率?北京市西城区市政市容委主任刘戍东介绍,什刹海景区不适宜大规模拆建工程,只能立足现有条件,对腾退疏解的空地进行立体停车改造。2017年,什刹海景区用上了“负三正一”的升降停车设施。地上1辆车,地下3辆车,原本只能停8辆车的空间,如今可以停32辆车。

 

商圈人流量大、停车需求高,如何改善消费者的停车体验?智慧停车给出了答案。传统停车场里,引导和收费都靠人工,运行效率低,入库取卡、出库交费常常要排很长的队。在北京市王府井商业区一处停车场,却鲜有工作人员的身影。从入库、泊车、离开再到缴费出库,全程无需人工,“智慧停车场”将人工智能和在线支付紧密结合,为车主创造了高效快捷的停车体验。

 

在投资人和业内专家看来,中国政府提出补上“城市停车场建设”短板,给智慧停车市场带来机遇,相关企业越来越得到社会舆论和资本的青睐。

 

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停车场建设有望得到资金、政策的更多支持,成为新基建的热点之一。不过,苏剑指出,停车资源有其客观约束条件,化解难题不等于所有需求都满足,预计今后在扩大供给的同时,仍会结合价格调节等市场手段,引导适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