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里一片忙碌景象。作为全市疫情患者的集中收治医院,这里是深圳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明喆物业集团的在管项目之一。整个春节,坚守在防疫火线上的除了医院医护人员,明喆物业员工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1月15日,明喆物业集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项目召开动员大会,正式打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战役,项目全体成员集体接受院方培训。随着医院收治病人增多,项目组除夕夜奋战到凌晨,确保了病房、病床、医护人员住宿等及时供应。
明喆物业集团高层高度重视此次疫情。该企业华南区域负责人及职能部门负责人轮流驻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鼓舞士气,指导工作,解决难题,跟进落实各种资源。区域人资部门协调全区域资源,抽调精锐力量进行支援;区域物流部门协调供应消杀新工具、新药品;区域品质部门指导防护、消杀作业;区域办组织各项慰问活动,让一线员工感受团队关爱;区域财务部门特事特办,确保项目资金支持。
在集团高层高度重视和多方合力之下,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明喆项目团队的战“疫”行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广大员工无私无畏,舍小家顾大家,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第一“战场”,他们不惧风险,日以继夜,筑起了一道守护医院诊疗秩序、人民身体健康的安全屏障,一大批抗疫先锋涌现出来。
凡事冲在前面的宋强
宋强是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500多名明喆员工的“领头羊”,2006年从武警部队退伍后,宋强加入明喆,2017年开始担任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项目经理。虽说这些年也见过不少风浪,但像这次这样紧急、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战,宋强也是第一次遇到。
特殊时期面对的特殊困难也多。疫情严峻,宋强当起了第一任培训导师,确保员工掌握防护知识;人手紧张,宋强和各个主管协商,合理安排工作,并向区域申请支援;心理压力大,宋强抽时间和员工谈话打气,确保士气高涨;疫情防控会议多,宋强在做好会议宣贯之后还坚持走现场,卫生死角和安保盲点都逃不脱他的检查。
尽管每天高强度的工作,但需要宋强的地方太多了,每天他的手机里有不少于200个未接电话。宋强每天忙里忙外,甚至没时间和回老家过年的孩子视频。老家广西离深圳并不远,因为“被需要”,宋强已经连续20年没回家过年了。
问及想不想家人,会不会觉得愧疚,宋强总是云淡风轻一句:“有时候要做事,不得已要牺牲一些东西,家里面我确实做得太少了。”宋强的勤勉、坚强、靠谱、务实影响了项目所有人,遇到困难时他是员工的主心骨,遇到挫折时又是员工的精神支柱。
胆大心细的保洁员胡传德夫妇
对于医院类物业项目来说,春节前后人手紧张是常态。临近春节,保洁部领班易金波主动申请值守,恰好“躲”过了老家十堰的“封城”。不过没想到的是,她离新型冠状病毒最近的地点不是归家途中途径武汉,而是在岗位上。
自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成为全市疫情患者集中收治定点医院以来,该院的急症门诊、发热门诊、感染门诊成了接触病人的第一站,也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原本负责手术室保洁工作的易大姐主动请缨,顶上了发热门诊保洁岗位。
易大姐不是她家第一个上前线的“战士”。随着医院收治病人增多,疫区需要紧急扩充,易大姐的丈夫——胡传德,市第三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保洁员,就从普通病区调任疫区,负责确诊病人病房的保洁工作。
护士的得力助手陈百苓
和易大姐一样,一家人都在市三院抗击疫情的还有生活服务部的陈百苓大姐。丈夫和儿子在秩序部服务,陈大姐在感染科工作,是护士的得力助手。
陈大姐每天要负责确诊病人医治工作的协助工作,还要负责对很多仪器消毒,更换病人床单。最近她每天超过8小时都裹在防护服里,为了节约防护服,医院所有护理员除了中午吃饭换一套,其他时间都是不能更换防护服的。这意味至少有4个小时,陈大姐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穿之前得严控水份摄入,甚至不得以穿上尿不湿。防护服密不透气,每次脱下来的时候,陈大姐都是浑身汗如雨下。
能吃苦的还有保洁部的黄治安、朱晓文,1月22、23日是医院收治病人的高峰期,为了做好污染区保洁,两人穿、脱40次防护服,48小时没下火线。
在市三院,这样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故事还有很多。保洁部主管马淑艳,一顿饭吃了三次还没吃完,哪里有突发,哪里就有她的身影;生活服务部主管郭丽娟,身先士卒运标本,协调各种资源,不是在送资源,就是在协调路上;项目助理张雪平,国庆新婚按照习俗本该回老家拜年的,和老公退掉了回家的车票坚守岗位;秩序员们,当黑脸,忍受各种指责和刁难,只为守住疫情区的秩序和安全;运送员们,快走加小跑负责运送,微信朋友圈里每天步数过三万的是他们;维修工们,24小时院区待命,不管是哪,门诊部、病房、下水道,随叫随到......由于带着口罩,你可能认不清楚他们的脸,但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与三院医护人员并肩奋战的明喆人!
据了解,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前身为深圳市东湖医院,曾在2003年与明喆项目团队密切配合抗击“非典”,备受社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