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叫徐岩,是首开集团房地首华物业公司供暖一处佳兴园项目部的保洁主管。自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颁布以来,我每天早上会准时带领项目“垃圾分类小分队”的队员们开启这一天的“战斗”。
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正是业主投放垃圾的主要时间段,也是“垃圾分类小分队”最忙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检查业主是否将垃圾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到相应垃圾桶中;二是对投放的厨余垃圾进行破袋处理;三是向业主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科普分类知识。

在结束了垃圾集中投放督导后,上午九点,我和队员准时对小区内18个点位的垃圾桶逐一进行检查、分拣,将厨余垃圾送到指定地点等待专车收运。在对全部垃圾桶进行统一冲刷、消毒后,上午的垃圾分拣工作才告一段落。
我们在每个垃圾投放点位均设置了分类指导牌,让大家在投放垃圾时“有章可循”。
下午四点,“垃圾分类小分队”再次集结,重复投放督导、检查分拣、垃圾清运、垃圾桶消毒等工作内容,确保小区垃圾日产日清。
一项“挑战”
夏季来临,北京的气温持续上升,长时间佩戴口罩会让户外工作更加辛苦,口罩都被汗水打湿。趴在装有“隔夜”垃圾的桶边进行分拣,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即使戴上双层口罩,也隔绝不了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
一个“难点”
垃圾分类工作难度最大、最辛苦的一环非“处理厨余垃圾”莫属。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厨余垃圾必须进行“祼投放”,但多数业主在投放厨余垃圾时,都是将垃圾连同塑料袋一起投入桶中。这时作为“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我们就会“挺身而出”,逐一将桶内的垃圾进行破袋,将不属于厨余类的垃圾分拣出来进行二次归集。
一个“巧思”
为了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我和队员们积极思考,充分汲取其它小区工作经验,联系项目上的维修师傅制作了20余个“破袋器”,安装在厨余垃圾桶内侧。投放垃圾时,破袋器会将塑料袋划破,厨余垃圾直接落入桶内,塑料袋可以直接取走投入“其他垃圾”桶中,避免业主弄脏双手,达到厨余垃圾“裸投放”的目的,这个简单实用的“巧思”得到了业主们的点赞。
一台“设备”
在项目经理陈志远的支持配合下,我积极与属地社区沟通联系,争取到免费在小区内安装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的机会。智能回收机在小区内启用后,受到了业主的纷纷称赞,大家都说:“自从小区有了智能回收机,家里的废品也有了着落,废品可以拿到这里来换取生活用品,再也不用囤在家里占空间了,既卫生又环保,真的很不错。”
垃圾分类是始于小家利于世代的大工程,佳兴园“垃圾分类小分队”的队员们作为首华物业整个团队的“一份子”,我们会继续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公司各项要求,做好“垃圾分类督导员”,助力垃圾“变废为宝”,为小区业主打造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构建更加清新美好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