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发展研究 - 乡村振兴

【一斤日记】一个英国留学生与牦牛肉的故事

发布: 2019-07-23     文章来源: 乐农社     查看: 3247次

 

王一楠,易居乐农零食类选品专家。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他,带着对工作的满腔热情,投身到扶贫助农的事业中,希望能够挖掘到最好的产品,帮助更多的贫困县域。


这次的课题,是牛肉干。


摆在一楠面前的,有十几种牛肉干,对于一个从事专业食品研究的人员来说,选出口味最好的一款,是一件再轻易不过的事情。但是这次的选品,让他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产品——带骨牦牛肉干。

 

 

牛肉干早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时期曾与蒙古骑兵有着不解之缘。在征战中,烈马、弯刀、牛肉干是成吉思汗在远征战中的三大法宝,而牛肉干在远征作战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因此也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远征军粮”

 

 

但带骨的牛肉干,确实是一款比较少见的产品,这让一楠不禁想起在英国的时候,他们的菜单中很少有带骨头的菜肴,这是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吗?带着疑问,他登陆了美版知乎Quora,发现在上面还真有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吃骨头肉呢?

 

 

美国人对此众说纷纭,有人答道“我从朋友嘴里得知,他们吃带骨头的肉是因为保留了特殊的香味,当去除骨头时则会失去这种感觉”;也有人认为“一旦你执行一个将骨头中去除肉的额外过程,你将增加一个额外的步骤,从而带走肉更多的自然性,而中国人恰恰喜欢肉类中更自然的东西。”

 

 

言之有理,但细细想来,其实远不止于此。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明,伴随着我们漫长的历史,中国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孙中山先生曾说过:“ 我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明之食物,固大盛于欧美;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除了孙中山先生口中的食物烹饪之外,中国大多食物的食用方法也与国外大相径庭。

 

 

对于外国人而言,有限的烹饪方式根本就没办法处理带骨头的肉,老外习以为常的煎烤炸,在烹饪纯肉食物上还能展现绝技,但是在烹饪骨头肉上就不能让食物充分受热。此外,在饮食习惯上,外国人并不喜欢吃有骨头的食物,因为他们认为在餐桌上吐食物碎屑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更重要的是,他们类似刀叉的用餐工具也不能很好地把肉和骨头一块送到嘴里。

 

 

除此之外,对于中国人爱吃带骨肉,还有一种很具有中国特色的说法:因为靠近骨头的肉往往会含有更多汁水,所以会更为美味。如果这个理论是真的话,那么说明中国人有着更强大的味蕾。换句话说,中国人很多时候吃肉,并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享受美食给味觉带来的盛宴。

 

 

所以中国人吃骨头肉,首先是源于我们可以应付各种各样的食材的能力,是我们丰富的烹饪手法的一种体现。正如美国学者小尤金·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所说的,“相对较少的饮食禁忌,使中国人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无与伦比地维持社会平衡,长期养活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追溯到更久的时候,吃肉啃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在中国的历史上,天灾人祸频发,食物匮乏曾一度危机到普通民众的生活。那时的中国人主要农耕,肉类蛋白确实比较稀缺。好比宋代的时候,宰头牛都得蹲班房,故而肉类摄入的稀缺,便也让前人养成了吃肉啃骨头的习惯。

 

到如今,尽管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中国在饭菜的烹调上仍会主张极少浪费,样样都物尽其用。因故从小就享用这些食物的我们,也被教导不要浪费一点有肉的食物,甚至连骨头都要啃干净。

 

 

所以说,中国人啃骨头这种复杂精巧的工作,是因为每一小口肉都是对食物本身的尊重与肯定,因而便更让人珍惜,吃到嘴里也更加美味。好比林语堂就曾对西方人丢弃肉骨的行为说道:“这不免使我可惜,为什么羊骨、猪骨、牛骨都随手丢弃,而不拿来熬一锅美味的汤,这岂不是虚耗有价值的食物吗?”

 

 

一根带骨的肉,是中国丰富烹饪方法和以美食享受生活的一种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珍惜节俭这一传统文化的证明。而在遥远的雪域高原之上,它又有另一层更神圣的含义。

 

 

牧天在土,牧地在民。牦牛与藏民相伴,藏民驯养了牦牛,牦牛养育着藏民。牦牛的脊梁上承载着牧人的希望,呼吸着高寒地区洁净的空气,沐浴着空明澄澈的日光,谱写出一段雪域高原的神话。

 

千百年来,藏民们骑着牦牛穿过冰雪严寒,建设着他们的家园。在冰天雪地的恶境中,为了生存,他们穿着牦牛皮抵御着风雪与严寒;他们吃着牦牛肉、喝着牦牛奶充饥果腹,以抵抗疾病的侵袭。他们的生命如此的顽强不屈,便是因为牦牛给了他们温暖和力量。

 

 

牦牛,呵护着藏民们几千年生存,它就是藏民们的神,是他们的图腾。而宰杀一头牦牛,对于藏民来说,是一种信仰。故而牦牛身上的每一个东西,都会物尽其用,以另一种形态陪伴在藏族人民身边,达到永生。

 

比如,牦牛肉和牦牛奶是藏民最重要的营养来源,牦牛毛可以做成帐篷和衣物,牦牛皮可以做成靴子,牦牛角可以做容器,牦牛骨被磨成骨针或制作成手串。在青藏高原,处处都离不开牦牛,甚至连牦牛粪都是牧民家温暖的象征。最新鲜的牛粪,他们会直接用手将它拍成面饼,做成长长的牛粪饼。从根上来说,比起金钱,它们才是藏族同胞眼中最真实的财富。

 

 

在藏族与牦牛相处的几千年中,牦牛不单是一种物质现象,他早已逐渐进入了藏民们的精神世界。作为高原之舟,西藏的牦牛一直以温厚的姿态生长在青藏高原的神山圣湖之间,受到藏族人的赞美和爱戴。

 

关于这次课题,我们给大家带来的,就是这款九牛一牦的带骨牦牛肉干。除了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和底蕴,它也在诉说着雪域高原之上牦牛与藏民千百年来神圣的羁绊。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