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克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太原市记者协会顾问)
一地有一地之传奇,一地有一地之灿烂,一地有一地之气蕴。
追逐时代梦想 彰显工匠精神
走进太原市物业管理协会(下简称“太原物协”)办公室,吸引记者眼球的不是金光闪烁的牌匾,也不是琳琅满目的奖杯,而是协会领导班子中那一老一少两位领军人。这是因为他们不平凡的经历诠释了“奋发有为”这个词,他们身上特有的人格魅力让我懂得了什么是不忘初心。
和我握手的这位壮年汉子看上去四五十岁,结实的身材和略黑的肤色散发着中年人的活力,可当他自报家门后,却让记者吃惊不小:原来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他就是本文中要讲述的“老”领军人——太原物业协会副会长史敬忠。
“别看咱老史上了年纪,他可是咱们太原市物业协会的创始人。”太原市物业协会会长李朝平如数家珍似地讲起了史敬忠的往事——
天行有常,天运有律。进入21世纪,中国大地上的改革发展大潮风起云涌。2003年国务院《物业管理条例》出台,物业管理在法制化进程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跨越。可是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太原,人们的观念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依旧滞后,多年一贯制的福利分房、福利管房,使人们总把“住”看成是单位的事,完全没有“花钱买服务”的概念。
都说第一步总是艰难的,却没有像物业管理迈步这么难!16年前,史敬忠在做好自己经营的物业服务企业的同时,和3名志同道合的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白手起家,最终在行业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创立了太原市物业管理协会。这是真正的挑战,一次全新的挑战。当挑战来临的时候,不同的人会作出完全不同的姿态。对史敬忠来说,他不仅看到了挑战所带来的重重困难,更看到了挑战背后蕴藏着的发展机遇。干物业管理就必须有法可依,当务之急是建章立制。于是,在《山西省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后,下辖市县的地方性有关物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也相继颁布,使物业管理行业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了规范化、法制化道路。
制定政策不难,难就难在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老百姓的自觉行动,这才是硬道理。最初的那些岁月,是老史最繁忙的日子,他积极地参与物业管理相关法规及服务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他一次次不辞辛苦地到示范小区进行评优评级;他第一时间到事发小区调解处理矛盾纠纷;他还要挤出时间到大专院校主讲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他前往电台、电视台接受媒体的新闻专访……工作,像山一样压在肩头,恨不能一分钟掰成两半用。忙起来好几个小时顾不上喝一口水,有时一天才吃一顿饭。劳累使得上下牙床全肿了,肿得半个“腮帮子”都歪了,除了喝粥以外啥也不能吃,牙疼起来只能一个劲儿吸凉气。看到老史病成了这个样子,同事们疼在心里,纷纷劝他歇一歇,可到头来谁劝也不顶事,他心里明白,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一口气也松不得啊……
人,也许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但是这件事在你手里却做成了精品、极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工匠。一晃许多年过去,物业“工匠”人的汗水如今早已化作现代化小区的高端个性化服务,化作了智慧社区家园服务,太原市千余社区处处莺歌燕舞、旧貌换新颜。你若问当初的“拓荒者”老史?告诉你吧:他还是那一身朴素的工作服,只是皮肤比以前晒的黑了一些。就在不久前太原物协与山西省广播电视台共同开展了“电影进社区”活动,在一家社区的活动现场,老史和年轻人一道搭台子、抬物件,忙得不可开交。老大娘们眼尖:“看呐,那个上了年纪的人怎么也干重活儿呢?”恰好一位大爷认出来了:“他就是咱市里协会的老史呀,他那个老脾气,一点儿也没变!”
走出方寸天地 互联无限可能
这是一个改革走向纵深的时代,更是一个跨界渗透资源融合的时代。正是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造就了太原物业协会一位“年少”的领军人,他叫纪木春,其实,早在12年前记者就与他相识了——
那天,太原市房地局物业处考评组前往太重物业公司实施考评,一行人到了办公楼前,却迟迟不见该公司负责人露面,莫非是怠慢上级领导?正疑惑间,一位戴着眼镜、白白净净的帅哥从楼梯上缓慢地走下来,他就是该公司的总经理纪木春。记者此时惊讶地发现,他的右腿打着石膏,拄着双拐艰难地一点一点前行。怎么,腿骨折了还照常上班?就是这难忘的一幕,多年来一直镌刻在我的记忆里。
12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面对面坐在一起进行采访,不同的是当年的纪总经理如今已经是太原市物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了,同时还兼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委员会委员。“我敢说,他的眼光独到,对工作的前瞻性尤其独到”,说起这位班子里的后起之秀,会长李朝平更是滔滔不绝,还时不时投来赞许的目光。
接下来他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2019年4月30日上午,太铁花园小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太原市杏花岭区法院与市物业协会在此共同召开“共建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暨物业小区‘以案说法’宣教基地”授牌现场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作为人大代表,这几年纪木春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全市各级法院的物业纠纷收案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他想,如果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纠纷都要通过法院解决的话,这种法律关系相对简单、标的额普遍不大的诉讼,岂不是对国家宝贵司法资源的浪费?再说无论官司输赢都将不利于彼此关系的修复,难以标本兼治,如果能找到一条便捷、高效、双赢化解物业纠纷的路子该多好!
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他的想法很快有了回应——杏花岭区人民法院与太原物协联合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为物业纠纷当事人提供家门口的前置司法服务。这样,不仅能有效化解物业纠纷,还能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这一创举帮助物业服务公司有效地解决了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纠纷,提高了物业服务企业的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同时也节省了国家宝贵的审判资源,“和谐小区”在这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司法内涵。
一个月后,第二个“以案说法宣教基地”授牌仪式在中正花园小区举行,这次的共建方是迎泽区人民法院和山西仁和物业管理公司。短短35天,两家社区相继建立了“共建物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说明路子走对了。新事物一旦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就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5天以后,《人民法院报》和“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上同时刊载了这条新闻。
面对成绩,纪木春无暇欣喜,着眼点已上升到了更大的格局。他说:“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应该尽快在全市推广。”李朝平会长则表态道:“据我了解,这种举措在全国尚无先例,太原市应该是首创,如果能够把这个经验往全国推广,其产生的无形价值将是无法估量的。”
说起以法之名为物业发展护航这个话题,还有另外一个更为精彩的故事——
在太原市政协召开的立法听证会上,经过法学专家几易其稿和相关机构十余次论证的《太原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首次亮相。全程参与法规拟定的纪木春,作为太原物协的代表,现场对《草案》内容进行解释。那天,整个会议厅里座无虚席。台上,他逻辑清晰地以“上位法”开题,阐述物业管理行业立法的初衷和意义,如数家珍地例举其他省市已出台的条例并加以点评,结合太原实际对草案中的30条内容逐一梳理比对,通俗易懂的措辞和鞭辟入里的讲解,让与会者屏气凝神,会场上鸦雀无声。末了,掌声雷动中,太原市政协主席兴奋地离座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赞道:“讲的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受益匪浅。”记者听见身边几位听众议论:“能把政策讲到这个水平,这得下多大功夫,攒多少功底?说到底,人家的步子永远比咱超前一大截。”
听琴声而知雅意,听众的话一语中的——研判趋势,先行一步,精准谋划,提早布局,这,就是具有鲜明纪木春特色的做事风格!
发展进行时,改革无止境。在去年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第二届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在深圳隆重开幕。君记否?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业管理行业就是在这座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蹒跚起步。10月15日,太原代表团踏上了深圳这块热土,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来参加此次盛会。
太原物协会长李朝平(中)、秘书长纪木春(右)在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上接受采访
博览会现场,科技物业、智慧物业的探索成果所承载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令人叹为观止,表达的新思想和新观点启人心智。特别是现场一家展台对新运维理念的介绍,引发了参观者的共鸣:机器换人、服务换代、企业换行、组织换血……颠覆性、革命性的创新驱动,倒逼物业管理行业传统运行模式升级换代,一个“物联网+新运维”的新时代已经飘然而至。发自内心的共鸣令纪木春情不自禁,他讲述太原物业人肩负的使命,描绘太原物业的明天,俨然已是一名称职的讲解员。他不辞辛苦收集资料,将物业前沿科技和先进省市经验分享到微信群,供大家学习借鉴。他知道,能够托起明天太阳的,是他们这一代青年燃烧的生命;是物业人一腔浓郁的“家国情怀”。
纪木春在太原物协的阵地上,已经坚守了15年,在这里,他还将继续坚守下去,甘之如饴……
壮丽70年,从战火中走来的新中国,昂首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其中,全体物业人携手奋进,留下了一道道浓墨重彩!物业管理行业由深圳燃起的星星之火在全国范围已成燎原之势,太原市物业管理行业也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以文中二位为代表的全体物业同仁们,一路披荆斩棘、沐风栉雨,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多元化、行业发展的法制化、规模化、标准化,并且已经向科技赋能打造智慧社区迈出了坚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