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70周年庆 - 专访

专访沈建忠会长:物业管理行业的春天

发布: 2019-09-30     文章来源:     查看: 1617次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沈建忠

 

东方卫视有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这就是中国》,在第一期的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作为主讲人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前30年的中国,也就是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实现了三十而立,为后40年改革开放国家崛起奠定了基础;而改革开放的这后40年,可以说是四十而不惑,找到了自己的成功道路。

 

物业管理行业恰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起步和发展的,从1981年第一家物业服务公司成立,至今历经近40年的发展,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2万家,从业人员近1000万人,每年约新增就业岗位近100万个,物业管理总面积达到265亿平方米,经营收入6000多亿元。同时,物业管理已经发展成为打理物业资产、维护社区和谐、参与城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精准扶贫、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果借用张维为教授的分析方法解读行业的发展的话,中国物业管理行业也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不惑而心定,随着行业进入新时代,我们的改革定力、理论创新、模式探索、实践方略也都即将进入新境界,那么在当前这一新的时代纪元和新的历史任务下,沈建忠会长将为我们梳理出怎样的趋势和逻辑呢?

 

党建也是生产力

 

记者: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在物业管理行业,各地企业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党建的政治效应与企业的经济效应有机融合。请您谈谈对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的看法。


 

沈建忠会长:党建引领是行业发展、协会和企业工作保持正确方向和前进的坚强保障。企业党建是凝聚人心、提高员工素质、提升服务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党建引领也是与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相契合的一个很好的点。结合目前行业当中开展党建工作有成效有特色的河南圆方集团、成都金房物业、重庆助友等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建工作经验来看,我认为有三点值得行业思考和借鉴:

 

一是企业党建工作必须真抓、实抓。对物业服务企业来说,不能把党建看成一种形式、一种包袱、一种功利。在开展党建工作中,要解决“两张皮”的问题,真正让政治的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优势,产生内在动力;要把党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地、落实,使党组织在企业中有地位、有权威,让员工有信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中国特色企业党建和企业发展融合的重要关键。

 

二是抓好党建工作对企业大有好处。一些企业一直担心党建增加人力成本,会不会成为企业的包袱?从圆方集团等企业的经验来看,绝对不会。圆方集团党组织配备了30多个专职党务工作者专职开展的党建工作,使近五万人的庞大员工队伍士气很旺、积极性很高、精神力非常强大。同时,圆方集团出色的党建工作,为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好,大量的政府项目都找到圆方集团来做。

 

 

三是党建工作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党建工作要用新思路来解决党建路上的新问题。武汉等城市开展的“红色物业”,让物业服务企业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把物业服务队伍打造成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队,在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中挑大梁,这是物业服务企业坚持党的领导、推动基层党建和城市发展、担当社会责任、实现转型升级的创新做法。

 

“开放”是最大的成绩

 

记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过近40年的改革发展,物业管理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您认为这个词应该是什么?

 

沈建忠会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在他的《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一书中这样描述中国:在过去30年里,中国从一个市场和企业精神被禁锢而贫困潦倒的国度,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市场开放、私企盛行的全球经济重镇。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

 

对物业管理行业来说,最关键的也是观念上的转变,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开放”。过去,物业管理只有“四保”服务;现在,眼界和站位确实不一样了。解放了思想,把禁区打破,也就释放了生产力。中国人很聪明,也很勤劳,只要把思想解放了,一定会干出成绩。

 


物业管理这个行业,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1年,第一家物业公司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创立,由此创立了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可以说,开放是近40年物业管理行业探索发展最贴切的形容词。我们向资本市场开放、向第三方开放、向社会开放、向一带一路国家开放、向城市与乡村开放、向新业态开放、向产业链上下游开放,我们以开放的姿态一路走过来。

 


近几年,中国物协连续主办了三届博览会,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类企业和平台可以自由地参与。再看物业管理行业的众多大小论坛、展会,成功举办的原因也是开放,开放了,资金、技术都来了。过去,我们行业的论坛大都是自己人主讲,影响力有限;现在,跨界的大佬来讲,经济学家也来讲,各方面思想交融,反而成功了,取得了更大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慢慢养成了开放的心态。

 

上市给行业带来巨大思想震动

 

记者:近几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比如物业服务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您怎么看上市这件事?

 

沈建忠会长:2014年彩生活在香港上市,相对当时的传统发展模式来说,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思想震动。记得那一年我担任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会长,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到了物业服务企业上市的问题,记者说很多企业都感到狼来了’”,他问我对此有什么看法。这让我意识到行业要实现转型发展,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行业各种主题论坛不断召开,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预示着一个与互联网技术、资本更为融合,思想更为开放的新时代的开启。近两年,物业管理行业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在彩生活之后,绿城、中海、南都、雅生活、碧桂园、和泓等不少物业服务企业陆续上市,一次次证明了物业管理行业价值的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上市,一部分物业服务企业与资本、互联网技术深度对接,分享科技带来的红利,也带动了物业管理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逐步开启了智慧物业时代。比如,彩生活、绿城、南都、雅生活、碧桂园等上市企业大胆引入互联网技术,提升了物业服务的品质,打造出一个个享誉业界的服务品牌。与此同时,这些企业开放平台,吸引中小企业通过加盟、股权合作、战略合作等方式,普惠和共享发展成果,颠覆过去的运营管理模式,极大地提升了物业管理的价值。

 

专业人才从未像今天这样紧俏

 

记者: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物业服务企业上市,以社区为节点的网络化商业生态也正在形成。对于本就人才匮乏的物业管理行业来说,专业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俏。您如何看待行业的人才问题?

 

沈建忠会长: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才,行业能否持续发展、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人才,特别是在新经济、新常态下,物业服务企业要开启新的征程,取得新的发展,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物业服务企业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要的管理单位,这个层面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行业来说非常关键;另一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公司上市、融资和并购等业务,都需要专业人才,这既是困扰行业的老问题,也是转型中遇到的新问题。

 


在人才建设方面,中国物协下大力气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加大职业培训力度,通过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培训体系,组织易居沃顿总裁班、斯坦福物业管理总裁班、设施设备专业岗位师资培训班、项目经理专业技能岗位培训班等专业培训;二是成立人力资源发展委员会,研究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和管理规范,并与国家开发大学合作筹建学习成果认证中心(物业)和现代物业服务与不动产管理学院,努力探索应用型、技能型物业管理行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新机制,逐步建立和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三是举办全国物业管理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以竞赛促提升、以竞赛促发展,并以此带动全行业关注人才建设,为行业发展争取人才政策红利。


物业人的担当和作为

 

记者:作为一个服务于千家万户的民生行业,物业管理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和担当,您曾专门撰写《致敬物业管理行业的战狼精神》一文,阐述了物业管理行业为平安社区和城市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您怎么看物业管理行业的这些贡献?

 

沈建忠会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指出,社会管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物业管理与居民居家生活息息相关,恰恰填补了政府对公共环境和公共设施以外的社区生态环境、社区安全和人文环境的空白,完善和发展了城市管理功能,为平安社区和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年来,物业管理的责任和担当曾经无数次地化解了安全风险,把损失减小到最小。一方面,像抗击台风工作、新疆“75暴力事件维稳、天津港8.12爆炸事件救助、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等等,在各种突发的大事件和灾害中,在维护业主生命财产的第一现场,物业人做出了特殊贡献;另一方面,在重大社会活动如奥运会、世博会、G20峰会等保障工作中,在与群众居家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工作中,在维护管理区域公共秩序的时时刻刻,物业人恪尽职守,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物业管理行业的战狼精神致敬》这篇文章主要是致敬物业人为平安社区和城市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事实上,物业管理行业是接收复转军人最多的行业,他们带来了军人默默奉献和尽责尽力的好传统,以热血铸就的军魂,在物业服务岗位上续写光荣与梦想。

 

 

社区消费扶贫工作是开创性的

 

记者:中国物协第五届理事会把推动物业管理行业开展消费扶贫事业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心力来做这件事情?背后的考量是什么?

 

沈建忠会长:精准扶贫工作可以说是物业管理行业最有意义且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是需要全行业发力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的初衷是,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和中国社区扶贫联盟通过发动会员单位,整合利用社区平台资源,为前端贫困县域的好产品和好生态打开销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终端业主消费,尽力去构建一个产销链接的闭环,希望通过消费扶贫切实帮助到贫困乡县增收脱贫。

 

 

物业服务企业参与消费扶贫工作有着天然的地利、人和优势,对业主需求也相对比较了解,更容易建立起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城市消费的便捷通道。将公益助农与社区服务高度融合,一方面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农副产品;另一方面使公益行为精准地帮助贫困地区,同时在消费者端做大量的宣传,启发消费者的公益心。更重要的是,激发贫困地区群众的自主创业的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动能,开辟新的路径。

 

物业管理行业的精准扶贫工作,既是物业管理行业的担当,也是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上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将社区(群)“1+1”精准扶贫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贫困地区,共同推进精准扶贫事业。

 

未来要走现代服务业的路子

 

记者: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论断。您曾将其归纳为“三新时代”,并指出物业管理的未来发展要“跨界融合”。请就此谈谈您的思考,并对未来物业管理的发展作展望。

 

沈建忠会长:“三新时代”是我在2018年《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年会上讲的。所谓三新是指新时代、新格局、新作为,这三个词展现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应有追求,也指出了未来物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什么是“新时代”?我的理解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什么是新格局?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些背景下经济格局、社会格局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新格局;什么是新作为?与现代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资本市场的融合与探索,加速了包括物业管理行业在内的横向整合和纵向的重塑。我们既要修炼内功、做最好的自己,又要以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主动拥抱资本和新技术,赋能借力,推进务实合作。这就是新作为。

 

前些年,物业管理行业比较保守和封闭,因此,全行业在解放思想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多。现在,很多企业劲头起来了,就需要我们更稳当地推进行业的发展,从“稳”的角度来看,包括今年“标准建设年”的提出,实际上就是要抓一些更基础性的工作,也是不忘初心——不论走多远,初心与本质不能丢,还是要以业主、服务为中心。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从客户的角度来说,对服务的要求与过去有一个质的变化:以房屋不动产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和以居民生活为核心的消费服务,面临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居民消费升级的双重需求,物业管理必须转向高质量发展。

 

所以,在我看来,未来的方向就是要走现代服务业的路子,也就是“新物业”的概念。那么,就要思考在传承的基础上如何跳出原来的框框与束缚,在更高站位上考量行业的发展问题。现在,行业还是小而全在低水平竞争,未来,一定是基于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之上,通过市场的优胜略汰,提升产业的集中度。这就要求企业要适应这些变化、引领这些变化,就像当年的苹果手机一样,不是消费者需要这样的手机而是手机引领了这样的消费。可喜的是,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尝试按照幸福社区来打造整个服务体系,提供的很多服务可能消费者还没有意识到,例如彩生活等一些平台的很多增值服务,这些服务由物业公司来整合、专业公司来提供。再如碧桂园服务等公司正在打造的管家体系,就像美国的专职医生一样,管家对业主家庭生活方方面面都能够提供专业的意见和服务。

 

 

中小企业要懂得进与退

 

记者:对比头部企业而言,业内的中小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相对艰难,对此问题,您曾在《转型当中的进与退》等文章中进行了深刻分析,请您再给出一些建议。

 

沈建忠会长:其实我一直比较关注中小企业,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专门为中小企业鼓劲。从中国物协来讲,组织的一些公益讲堂活动,其实面对的主要是中小企业,目的是通过大讲堂介绍标杆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发展。

 

任正非曾说,要想成为强人富人就要排除心中的贪念,“少即是多”。在新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行业里很多中小企业也因此不知所从,总想着能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小公司容易患大企业病:把企业的组织架构搞得很复杂,非一线的员工布置得太多,员工管理过头,考核、流程过于复杂等;企业什么都想做,什么都敢做,什么都去做。我认为,在多元化的诱惑面前,中小企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根据企业的自身条件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近两年与一些企业座谈交流,发现大家对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憧憬。一向苦闷沉寂的行业现在变得活跃,看到不断有企业敲响上市的钟声,不断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并购案例落地,很受鼓舞。但大家也反映,面对诸多的机会和诱惑,如何选择进与退,感到纠结与困惑。比如,兼并收购问题上,很多中小企业希望与一些标杆企业结缘,但又怕被吃掉了。业务拓展方面,是坚持专业化、精细化还是多元化、社会化;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智能化方面,是自己组织团队做还是外包做?选择很多,都希望找到那个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方案。以我的观点,不可能找到一个现成的答案,每个企业的条件不同、基因不同,企业只有依托自身内外的情况,结合市场的变化,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进与退”这一哲学命题,每个企业选择的答案都会有不同。只有不忘初心,立足于平衡的商业生态,把基础打得足够好,对企业的战略定位、执行力、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的能力了然于心,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定用市场的逻辑推进转型,坚持技术、组织、文化方面的创新,才可以像“开门大吉”那样,对主持人大胆说——准备好了,去开启那扇属于自己的大门。

 

物业管理迎来了春天

 

记者:如果用张维为院长逻辑来分析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物业管理行业是否完成了由“而立”到“不惑”的转换,或者您的观点是什么?

 

沈建忠会长:我喜欢讲春天,讲我们物业管理行业的春天。历经近40年的发展,随着科技、资本的进入,随着整个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发展带来的一些变化,我感觉物业管理行业的春天正百花齐放。春天给我们带来阳光雨露,大家心态都变得很好,很有干劲,再也听不到上辈子作孽这辈子做物业的话,物业管理的专业价值、物业管理的社会价值正在被社会、市场认可。

 


物业管理行业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当下,很多企业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让我们看到了野百合一样的物业管理也有春天,这是值得高兴、值得骄傲的事情。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物业管理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形成共识,在做好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我们这个行业一定是有前途的。

 

物业管理行业的春天一定繁花似锦。

 

(本文原载于《中国物业管理》杂志)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