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Alternate Text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 美好家园

全国百家“美好家园” 浙江篇

发布: 2022-03-25     文章来源:     查看: 1798次

“加强物业管理 共建美好家园”活动开展以来,全国积极参与,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在每个开展活动的城市择优推荐美好家园项目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经过综合评定最终评选出100个“美好家园”项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微信、官网和《中国物业管理》杂志将集中进行项目亮点展示。今天一起看看浙江地区“美好家园”项目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31

康都紫轩:三圈融治,共解难题

 

 

概况及亮点

 

康都紫轩小区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共有居民319户。近年来小区一直以“红心聚力紫轩情”为项目着力点,运用“133红色业联体”小区治理模式,形成一核多元的小区治理网络体系,推动康都紫轩小区美好家园建设。小区先后荣获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杭州市无违建示范小区、杭州市美好家园住宅小区等多项荣誉。

整合小区资源,关键是有核心统筹引领。小区成立综合党委,以居民骨干为综合党委书记,下设五个功能型党支部,统筹资源开展小区治理工作。小区综合党委成立以来,各方携手打造服务驿站,为居民提供读书分享、手工活动等服务。

要解决小区各类难题,关键是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协同,同向发力。社区党委牵头规范三方权责义务,制定“业联体”议事规则,实行“分类分步分层”闭环流转。

要提升小区居民凝聚力,关键要为居民建好平台。小区立足“党建联盟”,搭建三圈融治平台。一是党员红心圈,开展“一名党员一幢楼”的行动,协助小区综合党委厘清需求清单;配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疫情防控等工作;二是邻里朋友圈,线上利用微信群、直播平台等,增加与居民之间的互动联系;线下通过小区开放日、“邻里坊”议事活动,搭建邻里交流、议事平台,拉近邻里关系;三是社会服务圈,精准匹配共建资源,通过梳理社会服务单位,建立项目清单,为居民提供服务平台。

小区以综合党委为核心,纳入多方资源,成为小区治理的多元力量;社区、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三方参与,规范三方权责义务,有效解决小区矛盾;“三圈融治”形成与居民需求相匹配的资源清单,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促使更多居民融入小区,参与自治。如:每季度开展物业服务打分,招募具有工程、绿化等专业知识的业主作为评审,根据评价结果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处罚或奖励,激励物业服务企业用心管好小区;经营性收入依托“浙里办”对全体业主公示,让小区财务透明公正。

133红色业联体”平台打造的“铁三角”关系更为紧密,三方协同,化解小区难题。

小区形成了共建共治的“红邻氛围”。小区创立邻里社团,培育“熟人社会”,共建家门口的“朋友圈”,促进邻里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和谐共处的邻里关系网。通过相关项目活动的开展,小区综合党委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参与治理,700余名党员组成“红色智囊团”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

 

32

蔡马人家:微治理提升自治力

 

 

 

概况及亮点

 

蔡马人家小区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上塘街道蔡马社区,是全市典型的回迁安置小区,常住居民约350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小区推进多样化民主协商,探索党组织领导三方协同的小区微治理模式,即小区专员下沉小区,联合社区居委会、自管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力量,不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和业主自治能力,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回迁安置房服务管理新样本。

小区成立党支部,凝聚党员力量,招募志愿者,建立“党群连心”机制,实现组织与服务“双覆盖”。一是成立由社区班子成员、股民代表和居民骨干组成的自管会,履行自治管理职责,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美化、平安文明建设、矛盾化解等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小区管理规约,在管理过程中既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又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安置房小区,小区外立面无安装晾衣架、雨棚和保笼现象,居民文明遛狗,执法进小区成效显著;三是小区选派政治过硬、能力较强的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小区专员,首创小区“夜谈”“夜访”工作机制,通过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近距离交谈,时时了解居民诉求,解决实际困难。近两年来,在“三方红联盟”的推动下,陆续实施包括小区非机动车推行通道阶梯改坡道、屋顶统一建晾衣架等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约20余个,得到了广泛好评。

 

小区治理取得以下突出成效:

 

一是数字赋能,开启智能美好新生活。小区升级加装高清摄像头、人脸识别门禁等智能安防设备226个,实时掌握车辆出入、高空抛物、违章搭建等动态信息;融合“互联网+”和“大数据”,做到事先预警、精准判断;联合派出所,打造新型智慧型警务室,为租客提供“旅馆式”管理服务,精准掌握流动人口数据;推出创新研发的“智享家”服务程序及“智慧云钉”工作平台,让居民通过“云管家”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线上报修、水电费缴纳等服务。

二是绿色行动,创设生态文明新环境。实施“口袋公园”、绿化微改造等一系列美化工程,新增凉亭、座椅、路灯、花架、垃圾箱等设施,种植易养护和美观兼具的花木品种,打造小区靓丽风景线。提升改造原有的9个垃圾投放点位,并组建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实行垃圾分类定点投放。

三是文化点睛,共建和谐人文新家园。小区以“四化”为要求,开展一系列宣教活动;通过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垃圾分类、智慧安防体验馆;充分利用社区配套用房,建立小区文化家园、健身房、微型电影院、阳光老人家;宣传民法典、物业管理条例、房屋安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社会协同效果明显,业主参与度高。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