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发展研究中心 - 业界观点

刘志平: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

发布: 2019-04-08     文章来源:     查看: 4202次
 

 

<<导语:我们对于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保利服务的核心优势,以及央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等相关的课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

 

 

/刘志平(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

 

 

近两年来,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与保利物业有关人员就企业参与社会治理这样一个命题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们知道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其中,组织体系是主体,制度体系是依据,运行体系是路径,评价体系是标准,保障体系是支撑。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从而架构起治理社会的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与互相推动的社会网络。因此,我们对于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下,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充分发挥保利服务的核心优势,以及央企参与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等相关的课题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并结合实际案例对组织、制度、运行、评价和保障等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取得有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A企业如何参与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管理

 

 

下面就企业参与社会治理,政府与企业如何加强公共服务管理谈几点想法。

 

 

1“我要什么”

 

 

政府要对社会治理中,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的这一创新事务或做法中,即政府视角的“我要什么”目标必须清晰。也就是政府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实践,我们发觉,基于一般的政府采购组织和程序,难以对公共服务管理一类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标准、协调等做出准确的定义和边界界定。具体地说,相关公共服务管理的内容、工作要求、质量标准、评价方法等并没有更为科学、有效和统一的说法,对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带来相当的障碍和不便。这就需要事前进行实地调研和走访,了解公共服务的供给内容,预测公共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明确公共服务的标准要求,提出多部门多主体之间的协调事项,调整政府部门之间的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方式,真正做到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和职责调整。在制度安排和协调监管上下功夫,从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出发,进一步明确“我要什么”的具体目标,采取竞争性磋商方式来选择合适企业或社会组织,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

 

 

2“我能做什么”

 

 

企业或相关组织对“我能做什么”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价?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采取试点先行、典型引路和以点带面的方法,逐步进入到公共服务新领域,在不同阶段着力解决不同问题、规范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在这方面,保利物业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探索,走出了一条新时代物业管理公司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与管理的新路径,对于提高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有益尝试,其西塘景区管理模式、天凝全域化管理模式、金华农贸市场模式、上海罗店镇区综合管理模式等,政府和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介。因此,参与社会服务和治理的企业和社会组织是否有专业的队伍、专业的理念、专业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社会治理和开展社会服务,这是回答“我能做什么”的关键所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3“怎么做”

 

 

关于怎么做?包含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这里重点谈一下政府层面的思考。从政府层面考虑,重点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管理这样一个新兴模式下,政府如何在现有的职能和职责前提下,真正实现职能转变,必须具有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意识。我想强调的是,这里的改革应当首先着眼于基础,即从基础开始着手改革,何谓着眼于基础?公共服务管理的许多问题必须可以通过日常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机制加以解决,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创新,只有在基础的制度手段无法解决时,再考虑创新的问题。要避免忽视基础不牢靠、基本规范不到位的现实状况,而去寻找创新加以解决。另一方面,政府在寻求解决方案时,首先应当让政府管理回归常识,回到政府的职责和职能的常识上来。政府治理最基本的底线就是不能违背常识、常情、常理,社会参与公共服务管理的“度”的把量,“边界”的清晰化界定,如何“合法合规”而“有所创新”,这样的治理就会守住常识的底线。

 

 

4“如何做”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因此,在企业如何做的问题上,本质上是要解决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问题,这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对此,我们在一年前就有了很深的认识,并且我们与保利物业共同协作,在景区管理、全域化管理、农贸市场管理和镇区专项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公共服务标准化蓝皮书是其中的成果)。标准化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对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保利物业发布《公共服务标准化手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保利实践》

 

 

 

B乡村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的效用

 

 

在社会治理中,乡村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能起到三个方面的效用:

 

 

标准化推动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由于乡村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需要强调公开性、协调性、一致性,所以在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之下,服务行为不会因人而异,管理对象接受的公共服务都是均衡平等的。通过科学制定、发布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可使社会公众进一步明确和掌握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提供及管理部门的分工职责以及各项管理服务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管理者、提供者的随意性和自裁性,减少了操作弹性。

 

 

标准化推动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市场化。乡村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可将乡村治理和乡村公共服务固化,把乡村公共服务中的管理服务转化为科学化、格式化和工法化的标准文本和操作指引,使乡村公共服务的管理服务细节得以具体呈现,成为一种标准化产品。有利于吸引社会团体和企业及其他公共机构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来,可以有效解决乡村公共服务市场化过程中还存在的管理体制不顺畅、市场主体未确立、市场竞争不充分、资金投入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群众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最终实现乡村基层政府功能最优化、市场化,使政府购买乡村公共服务成为可能和更为有效,逐渐打破大政府状态下对许多领域的垄断,激发乡村公共服务的市场活力。

 

 

标准化使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更有效率。在乡村公共服务涉及到的全域化管理服务、乡村景区服务、公共配套设施管理、环境整治与管理等等规章或文件已明确规定的领域,通过制定与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管理服务标准,在处理好乡村行政管理边界和其他政策限制或不违反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分解细化公共服务,对公共服务的保障、供给、行为、产出等方面予以统一,优化公共服务管理流程,保障乡村公共服务有序运行。乡村公共服务管理的标准化既是一种治理机制,也是一个治理过程。政府和相关企业或社会组织通过“一把标尺”,规范提升公共服务,能够有效破解乡村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效率不高、权责不清、程序不规范、信息不透明、服务碎片化等问题,同时对部门间、乡村间公共服务的差异化进行消除或改进,在动态治理中实现乡村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近期研究工作重点是在公共服务管理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初步完成的前提下,力求在乡村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上有所突破,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管理云平台,加速推广乡村公共服务管理大数据的社会应用,努力做到建立一个“会说话、会说理和说真话”的乡村公共服务管理大数据云平台,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公共服务管理相关方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