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行业动态 - 图片焦点

住房城乡建设部王蒙徽部长调研垃圾分类工作

发布: 2019-04-08     文章来源:     查看: 7172次
 

 

华丽家族小区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点配有专人负责,指导和监督居民分类投放垃圾,提高工作效率。

本报记者袁婧摄

 

陈磊家里有一台抓娃娃机,他用这来鼓励两个小女儿学习垃圾分类。作为华丽家族小区业委会副主任,他的社区工作角色意识可以说是相当强烈了。华丽家族是古北国际社区36个小区之一,目前全上海整区域推进垃圾分类最大的社区就是古北。

 

古北社区所属的长宁区虹桥街道已有90个小区、3.3万户居民和71个社区单位开展垃圾分类,是长宁区垃圾分类全覆盖小区和单位最多的街道。虹桥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参与率超过95%,投放准确率超过98%,资源化利用率从12.84%提升到40.93%

 

 

异常艰苦的关键一环

楼层撤桶经历一波三折

 

华丽家族小区于去年3月启动垃圾分类,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商决定,把居民楼内每个楼层的垃圾桶都撤走,让大家把生活垃圾统一扔到固定投放点。

 

“撤桶是异常艰苦的一环,我们这么做属于迎难而上,物业公司首先面临违约风险。”上海古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奕介绍,华丽家族的物业服务合同明确约定,小区居民楼每个楼层设垃圾桶,物业提供一日两次的收集清理服务,这么多年来业主已经养成楼层投放习惯。高端住宅小区居民愿意购买优质服务,华丽家族自2008年成立业委会以来,已经三次上调物业费,目前费用标准接近5元。

 

听说楼层要撤桶,有些居民觉得物业服务水准要降,不愿意再配合下一轮调价。社区各方力量一方面不断上门宣讲,一方面及时调整社区规约,起草“垃圾分类专项规约”并征询全体业主意见,获得三分之二业主的同意。

 

楼层没有垃圾桶了,部分业主不能适应。最初的一周,400多户业主仍有140多户继续把垃圾扔在楼道,保洁人员只能不断上楼清理。物业公司每天记录垃圾投放台账,找那些不愿配合的业主沟通、解释。

 

华丽家族原本只有一处位于小区东南角的垃圾厢房,距离最远的居民楼500米左右,陈磊刚好就是最远的5号楼住户。“拎着两袋垃圾走五分钟挺累的,湿垃圾分量不轻,最近天天下雨,打着伞多麻烦!”为此,物业又同业委会商议,在小区设立两处临时投放点,李奕坦言:“选点也不容易,垃圾厢房有邻避效应,大家都不喜欢它在自己楼下。”

 

就这样多方使力,等到第二周、第三周,往楼道扔垃圾的业主已减少到几十户。小区原来的保洁人员、如今的“桶长”阮孙全逐渐感觉到居民态度的变化:“因为我盯着大家做垃圾分类,一开始还有人说要去物业投诉我,后来慢慢就好了。”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八个小区147场协商会

 

虹桥街道95%以上的商品房都存在楼层设桶情况,大家都认为“撤桶”是推动高层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最彻底的办法,但并不是所有小区都能完全接受。

 

陈磊说:“垃圾分类、楼层撤桶毫无疑问是增加业主负担的。去楼道扔垃圾走两步就行,蓬头垢面穿着居家服也不要紧。垃圾桶挪到楼下或者更远的集中投放点,不光地方远了,出门也不能那么随便了。”

 

“为此,党总支协调第一批八个小区开了147场协商会,商讨出四种模式,分别是楼层撤桶—地面定时投放点、楼层撤桶—地下定时投放点、每楼层加设分类桶—分类投放、跨楼层设分类桶—分类投放模式。有撤桶的,有加桶的,也有垃圾桶总数不变但分布调整的。”华丽家族所属的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说,在工作方法上“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更有利于推进目前阶段的生活垃圾源头分类。

 

在对“重点人群”开展宣传引导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重要。高端商品房社区家政人员多、全职太太多,大部分居民家庭的垃圾需要经过家政人员之手完成分类,因此,物业公司专门针对家政人员作了培训;虹桥街道通过  “太太社团”发动不少热衷公益的全职太太,借助她们的社交圈和影响力推广垃圾分类观念和规约。

 

社区附近的学校也被拉入居民区的垃圾分类推广阵营。居委会是中学生的志愿实践基地,寒暑假期间,孩子们去社区报到,居委会顺势组建起一支专注垃圾分类的  “小清新志愿队”,鼓励“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楼组。”盛弘说:“从白发到白领,从自住居民到租住居民,从离退休党员到在职党员,不同年龄层、不同人群分类动员,尽可能实现全覆盖。人心合起来,垃圾分出来。”

 

 

海纳百川又实事求是

芬兰元素结合本土经验

 

华丽家族小区垃圾厢房边上有两个“堆肥箱”,它们能把湿垃圾转化成活性堆肥。“打开盖子,倒入有机垃圾,加上三分之一垫料,搅拌之后盖紧盖子,等它慢慢发酵,六到八周以后就能收获堆肥。湿垃圾的渗出液同步变成液态肥料,稀释50倍使用。今后小区绿化肥料自产不是问题。”陈磊介绍,这套技术是一家芬兰公司1991年的发明专利,业委会出资购买设备,有几家特别感兴趣的居民在自己家中也用上了小型堆肥箱。

 

国际花园小区没有合适的地面用作收集点,于是把点位挪到地下车库。湿垃圾进入地下最怕产生异味,他们于是配置了两台立式冰柜,专门存储等待保洁收集的湿垃圾。盛弘说,这是从我国台湾地区吸收的经验,今后玛瑙园、国际广场等小区都会采用这一办法。

 

“也有一些外部经验并不适合我们。比如日本不少家庭的厨房水池安装有湿垃圾打碎机,湿垃圾直接通过管道排走。这对管道系统要求很高,管道得足够粗,而且应该独立于生活污水管,直接连接到专门的湿垃圾处理终端。”陈磊说,小区各方研究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有的吸收、有的舍弃。

 

“中国家庭的生活垃圾成分跟国外不同,我们的生活习惯、社区生态也不一样。我们做垃圾分类需要形成自己的本土经验。”盛弘表示,从古北的情况看,居民区多方协作、有的放矢等“看家本领”的使用,已在实践中显示出独特的动员优势。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