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再大,回家的路不能断!”北京国瑞城项目的工程张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对身后待命的物业团队喊道。这样的场景,是碧桂园服务京津区域防汛体系的缩影。
8月4日,中央气象台接连升级暴雨预警信号为最高级别的红色,这也是自7月28日后,北京、天津再度拉响全市性的暴雨红色预警。此次暴雨来势汹汹,受权发布的政府及央级媒体均第一时间报道了此突发事件预警的信息,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启动全市防汛一级应急响应,防洪抗汛工作就此全面展开。
面对这场艰难且必胜的战斗,碧桂园服务京津区域闻令而动、严阵以待,迅速启动了防洪抗汛应急小组,为其服务的近200个项目连日集结服务志愿者,做好防洪抗汛防控工作部署,用专业预案与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看不见的堤坝”。
未雨绸缪:前置防线织密“安全网”
早在雨季来临前,碧桂园服务的防汛体系已悄然运转。在京津区域,“安全日”机制成为社区防汛的基石——每月9日,物业团队针对交通事故、高空坠物、防洪排涝等主题开展专项演练。在北京大西洋新城,物业人员每日点验75个排水口的状态,从每周汇报升级为“一日一查、图文实录”。老旧小区是防汛的薄弱环节。在天津东丽区军粮城项目,碧桂园服务进驻后率先改造“高龄”设施:更换锈蚀雨水管、增设防汛挡板、在地库加装水位监测传感器。“过去下雨就淹到膝盖,现在看到物业提前堆放的沙袋和抽水泵,心里踏实多了。”一位居民指着焕然一新的排水井说道。
科技赋能让防汛如虎添翼。军粮城一期项目雨水泵站通过智能物联系统实时监测水位,配合升级后的雨水泵站,形成排水“双保险”。自2021年5月改造完成后,该园区经历多次大暴雨均未出现积水断路。
雨中逆行:暴雨下的36小时攻坚战
8月3日暴雨红色预警拉响后,京津区域所有物业项目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在北京府前观邸小区项目,积水刚刚没过脚踝,应急抢险队便迅速分成三路投入战斗:一组人员紧急用沙袋封堵单元门,二组全力操作抽水设备进行强制排水,三组则挨家挨户敲门,重点提醒并帮助独居老人。
“我家下沉小院倒灌水了!”接到独居老人张叔叔的紧急求助,工程领班李中赛带队毫不犹豫地冒雨冲进叔叔所在楼栋。他蹚着不断上涨的积水,用清水铲不断淘水,蹚着水用毛巾堵漏,一直坚守到雨停积水逐渐退去。类似的奋战场景也在北京多个项目同步上演。各项目管家团队自愿坚守在地库等重点区域。凌晨2点,北京府前观邸项目一处集水井的水泵突发故障,险情一触即发。工程师傅杨卫林不顾暴雨倾盆紧急更换备用泵,成功避免了地下车库300余个车位被淹的严重后果。“身上的衣服都能拧出两斤水来,但能保住业主的财产安全,一切都值得!”事后,杨卫林在晨会上疲惫却欣慰地笑着说。
雨后暖阳:业主点赞与社会认可
暴雨过后,碧桂园服务物业人的付出化作暖流浸润社区。
北京富贵园业主在朋友圈晒出干爽的路面:“今早一路无积水,为防汛师傅点赞!”;北京国瑞城项目业主群被“物业给力”的留言刷屏;北京两轮暴雨期间,甚至有业主主动加入园区防汛清淤队伍,与物业并肩作战。
在天津军粮城二期政府经济适用房保障项目中,碧桂园服务“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模式被列为标杆。“他们用专业补齐了非商品房社区应急短板。”东丽区金桥街道街道科长魏以芳表示。这种认可源于扎实成效:进驻1447天,经历9场暴雨,该项目实现“零财产损失”的奇迹。
一把把被雨水泡皱的双手,一双双在洪流中托举生命的手臂,筑成守护社区的堤坝。北京富贵园项目业主李先生在感谢信中写道:“暴雨那晚,看到浑身湿透的物业人蹲在井边掏树叶,突然明白——所谓安全感,就是知道有人为你彻夜不眠。”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碧桂园服务京津区域持续升级其防汛体系。在北京,公司将防汛点验融入“360°安全卫士”的日常巡检中;在天津,则不断试点AI积水预警系统。同时,整个京津区域将全面推广“防洪应急认证培训”,旨在将不可控的突发灾害,转化为切实有效的前置预防。在物业与业主共同垒起的沙袋背后,一场关于社区韧性的革命已然开启——因为守护家园,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