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今天是 -      用户名 密 码 联系我们 设为首页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首页 - 发展研究中心 - 业界观点

全国节能宣传周:敲黑板!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发布: 2021-08-25     文章来源:     查看: 2219次

节能宣传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公共机构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823日至829日是第31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小编今天就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节能降碳,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什么是碳排放?


“碳排放”通俗来讲就是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都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如火力发电),因此被称为间接排放。

 

为什么要控制碳排放?

 

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CO2,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所以CO2又称为温室气体。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是首要任务。

 

什么是“碳达峰”?

 

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是“碳达峰”。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碳达峰”将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

 

什么是“碳中和”?

 

通俗来说,就是碳排放量的“收支相抵”,通过各种方法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植树造林是最常见的碳中和手段之一。

 


为什么公共机构要带头节能降碳?


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大,是节能降碳的重要领域。


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量48.6亿吨的3.7%。换算成碳排放量,约3.99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5%。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地位重要,意义非凡。

 

公共机构一方面要推进自身领域节能降碳,整体上实现碳达峰、有条件的类型或单位实现碳中和;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在系统性变革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公共机构如何节能?


公共机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创新活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

 

一是推广使用新产品新技术。总结梳理公共机构低碳和减排的措施和先进技术,形成一定时期内可推广、复制的减排技术和措施清单并发布实施。

 

二是运用市场化机制。鼓励公共机构开展能源托管服务。开展区域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或园区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替代项目试点、用能设备电气化改造类项目试点以及供能端与用能端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模式项目试点,探索有效降低直接碳排放水平的有效模式。与金融机构共同研究绿色金融支持公共机构开展低碳转型升级的模式。

 

三是探索碳普惠等新模式。试点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探索完善对公共机构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倾向有引导和督促作用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

 

实现碳中和,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要想实现全球碳中和,需要全世界各国做出更多改变,我们普通人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少买不必要的物品,减少资源浪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水用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坚持绿色出行等。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