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首批25个物业领域清廉样本建设培育完成并集中授牌,并在样本小区中海南城华府集中观摩交流,着力涵养物业管理行业“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政商亲清”的“五清”风气。
创新机制构建物业清廉生态
2024年以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成都市物业行业党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构建"1345"工作体系:制定1个《清廉样本建设指引》,建立"党建引领、行业指导、企业主责"3维联动机制,聚焦"小微权力监督、公共收益透明、服务标准规范、文化浸润治理"4大重点领域,培育形成首批25个具有示范效应的清廉样本项目。通过“五方联动”"双晒""码上办"等制度创新,推动全市物业领域形成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社会清朗、政商亲清的良好生态。
“小区清廉文化、和谐氛围源自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作用发挥,其核心的组织方式就是党建引领。”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观摩,主题短视频分享,除了了解样本外在的形式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建立内生的长效机制。
沉浸式教育打造廉洁文化矩阵智慧监督赋能阳光治理
本次座谈会的举办地——中海城南华府项目现场,200平方米的架空层蝶变为"可触摸的廉洁课堂"。该家风馆创造性设置"习语润心""古训今承""童绘清廉""数字家风"四大主题展区,并以此为载体开展服务业主、社区活动、“爱邻议事”等,服务2万余人次。数据显示,项目实施后小区物业费收缴率提升至97%,服务投诉量下降34%,居民满意度达98%,实现廉洁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效能"双提升"。小区业主杨女士在现场谈道:“小区廉洁文化、家风文化,让我们更有‘家’的归属感,去年社区开展“八要八不”行业廉洁倡议时,我和邻居们主动参与监督,提建议、评服务,深刻感受到‘清廉’绝不只是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制度与温度。”

家风馆-业主作品展示区
小区业主分享感想
石羊街道锦城社区构建"五方协同"治理机制,通过季度联席会议推动"阳光互信码""双晒公告栏"等13项创新制度落地。创新推出的《清风锦城》廉洁特刊已覆盖辖区89个小区,原创廉洁文化节目累计巡演32场次,形成可复制的"阵地+制度+文化"标准化模板。
位于龙泉驿区十陵街道来龙社区邦泰宽语项目则是依托社区文化,将清廉元素融入日常服务,让文化浸润成为社区治理的软实力。
“我们打造了‘静阅书吧’,精选家风家训书籍,配套二维码,居民扫码就可以听廉洁故事,同时我们设计了文化长廊,用来展示曾国藩、苏轼等名人家训,比如苏轼‘非义不取’的故事,通过物业公告栏、架空层等高频触点持续传播。”四川邦泰物业服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交流发言时表示,物业企业不仅是服务提供者,更应成为社区文化的推动者。除了在小区环境上进行清廉改造,物业还联合业主开展书画创作活动,以“清廉”为主题征集作品并公开展示,并在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策划“家风故事会”,邀请长辈分享家教心得,增强代际互动。“物业还设置‘激励式’监督渠道,实施《阳光互信监督条款》,公示服务标准、服务人员;设置“阳光互信码”“双晒公告栏”及“物业管理事务查询台”,公示公区收益及服务合同等,主动接受业主监督;设立“业主建言墙”,1个月内落地8条建议,如优化电梯应急响应,让业主感受到‘提意见有回音’。”
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指出,清廉样本建设重在构建"党建引领、权责清晰、阳光透明、和谐互信"的长效机制。培育清廉样本,归根结底是要让物业活动各方主体的权力与责任归位,这是物业领域“清廉”的本质。在行业管理上,要有位而不越位,在企业履职上,要到位而不错位,在服务业主上,要补位而不缺位。下一步,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拟在此基础上,通过规范推广物业管理委员会、业主共有资金管理、深化智慧物业“码上办”推动形成"培育一个、带动一片、影响全域"的示范效应,为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清廉动能。